19
2013[MUZIK] 數拍子!(2. 節拍器的傳說)
這是 Wiwi 幫線上音樂雜誌「MUZIK ONLINE 古典在線」寫的專欄,原文網址如下,也歡迎您到他們的網站幫我衝人氣喔!
https://www.muzik-online.com/article/expert/wiwi此篇文章為《數拍子》系列共 8 篇文章的第 2 篇。
在上一篇文章我們體驗到了,樂曲的速度快慢對於感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所以作曲家為了要向演奏者傳達他理想中的速度,通常都會在樂譜最開頭,寫上一個「速度形容詞」。但光是使用形容詞而已的話,還是不夠精確,更別提每個人對於同一個形容詞的解讀不同的問題了。
所以,我們需要一個可以精確地測量拍子速度的機器,如果那個機器還可以發出聲音,幫助音樂家維持穩定的拍子,那就更完美了。生活在 2013 年的您,當然知道那就是「節拍器」囉,而且就算您手上沒有一台獨立的節拍器,您也可以在 30 秒內,打開您的手機下載一個節拍器 apps。
「不過就是打拍子而已嘛,有什麼難的」
在現代被認為是很單純的「打拍子的機器」,其實不是這麼簡單的。
在古早古早的時候,人們都是靠著一些很不方便或是很不準確的方法,像是日晷、水鐘、沙漏、蠟燭、線香、泡茶(您聽過「一炷香、一盞茶的時間」的說法嗎?),來測量或敘述時間的,而且使用以上這些工具,測量的最小單位都還是太長了,不符合音樂上的使用。
直到 1581 年的某天,伽利略(Galileo Galilei, 1564-1642)抬頭看著掛在天花板上的吊燈,被風吹得晃來晃去,然後發現了一個了不起的事情:「雖然吊燈搖晃的幅度有大有小,他們的搖晃週期居然都是一樣的!」,接著,我們人類就有了「鐘擺」這個東西了。
從鐘擺到節拍器,又是兩百年的掙扎
又過了快一個世紀,鐘擺才成功地在 1656 年被運用到時鐘上,在差不多這個時期開始,也有許多人嘗試製作「節拍器」這樣的音樂用鐘擺。歷史上第一個製作出「可調節速度的鐘擺節拍器」的人是個名叫羅力 (Étienne Loulié, 1654-1702) 的音樂家,不過他的發明有三個重大缺陷:第一個是它的鐘擺擺不久就會停了,第二個是要可以擺動比較慢速的拍子時,需要很長的鐘擺,第三個是它不會發出任何聲音,所以演奏者需要盯著節拍器看,看它的鐘擺剛好垂直的那一刻來抓拍點。
後續一百多年的製作節拍器的嘗試,多半也是無法克服以上三個問題。直到 1812 年,德國發明家韋恩克爾(Dietrich Nikolaus Winkel, 1777-1826)發現了只要讓鐘擺的兩端都有配重,就算是很短的鐘擺也可以擺動很慢的拍子,現代的節拍器就誕生了。
但很可憐地,韋恩克爾並沒有把他的想法保護好,另一個德國工程師梅智 (Johann Nepomuk Maelzel, 1772-1838) 偷走了他的想法,把它加上了數字刻度之後就搶先一步去申請了專利,命名為「梅智的節拍器」(Maelzel’s Metronome),然後就開始製造、行銷它。當然可想而知的,接下來就是兩人的打官司時間了,雖然最後韋恩克爾贏了官司,但他還是無力停止梅智製造「梅智的節拍器」,一切都太遲了。
一直到現代,許多資料來源都還是誤認梅智為節拍器的發明人。
大客戶
雖然梅智用醜陋的手段「發明」了節拍器,但他還是找到了挺他的大客戶。
歷史上第一個「梅智的節拍器」的有名愛用者,就是貝多芬大師本人。貝多芬在 1817 年在一封書信裡寫道:
「我老早就想要把這些像是『快板』、『行板』、『慢板』、『急板』之類的無意義字眼丟掉了,如今梅智的節拍器終於讓我們能夠這樣做。我決定我在往後的作品中,不再標示這樣的速度形容詞了。」
貝多芬隨後將他比較有名的大約 150 首作品,記載了節拍器刻度,不過有趣的是,貝多芬在他最後幾首弦樂四重奏裡,卻沒有標上節拍器刻度。
P.S. 兩件值得一提的事
1. 節拍器上面的刻度單位是「每分鐘打幾拍」(beats per minute),現代常簡寫為「BPM」。
2. 只要是會發出聲音的東西,就一定會有人把它當作樂器使用。匈牙利作曲家李蓋替(Ligeti György, 1923-2006),在 1962 年發表了一首用 100 台節拍器演奏的《交響詩》。這個作品的爭議性之大,讓原定播送該作品的荷蘭電視台,在首映兩天前把節目取消,改成轉播足球賽。
(Wiwi)
數拍子!(三、滴答滴答) | WiwiStudio – 台灣鋼琴家官大為(Wiwi Kuan)的個人網站!
[…] 上一篇文章,我們介紹了打拍子的機器,以及這個看似簡單的機械裝置,其實有多麼得來不易。但光是有穩定的拍子還是不夠的,我們還要把這些拍子做分組,才能讓他們產生各種不同的韻律,在這篇文章,Wiwi 要介紹在音樂中最常見的幾種拍子,然後和您一起聽一些例子。 […]
[MUZIK] 數拍子!(6. 彈性速度) | WiwiStudio – 台灣鋼琴家官大為(Wiwi Kuan)的個人網站!
[…] 在這個系列的前面五篇文章,我們討論了作曲家給的速度形容詞、節拍器、常用的 2、3、4 拍子、簡單和複合拍子的數法,和更前衛的 5、7、11 拍子和變化拍子。到目前為止,我們的重點好像都放在「如何把拍子數正確、算準」,就像所有的音樂老師告訴初學者的那樣。 […]
[MUZIK] 數拍子!(1. 速度形容詞) | WiwiStudio – 台灣鋼琴家官大為(Wiwi Kuan)的個人網站!
[…] 對於演奏家來說,其實一首曲子還真的沒有「應該要多快」,你只要用你心中覺得是「對」的速度演奏就好了。但對於作曲家來說,如果我真的很 care 別人有沒有用正確的速度演奏我的曲子,我應該怎麼辦呢?關於速度的事情,還有好多可以說,也還有好多問題沒有解答,不過礙於篇幅,我們只好下篇文章再繼續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