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2013(彈鋼琴時)把手弄壞的 6 種方法
9/12 晚上更新:謝謝大家在 fb 和這裡對這篇文章熱烈的回應,我發現大家對鋼琴姿勢都還有好多的疑問喔。這篇文章提到的,只是上百上千種情況之中的一些些,如果您們對我說的有不理解或疑問的話,都歡迎在下面留下回應,我之後再寫一篇續集來回答大家!
練琴練得累得半死、不好聽、結束後手又發麻痠痛嗎?您可能正在把您的手弄壞而不自知。Wiwi 自己和我的許多音樂家朋友,都曾受到演奏樂器的職業傷害所苦,在這篇文章我要跟您分享 6 種彈鋼琴的人把手弄壞的方式,以及如何修正它們,如果您正在用我接下來提到的幾種方式彈琴,那麼 Wiwi 會說您受傷是遲早的事,趕快把這些壞習慣戒掉吧!
#1:「只」用手指彈琴
都已經是科技如此發達的 2013 年了,Wiwi 都還是偶而會聽到有「鋼琴老師把硬幣放在手背上,要我彈奏時不可以掉下來」的教法,據說這種訓練方式可以「增強手指的力道和獨立性」。
我覺得,這樣練也許真的可以稍微增加您手指的力道,但我會說不論您如何練習,光靠手指本身永遠都無法產生足夠的力道,而更有可能的是,您會因為過度使用手指而造成肌肉受傷。
(又不是馬戲團表演,快把錢收回錢包吧!)
這種把手掌定在原地的彈奏方式,會迫使您完全使用手指來產生動能,而因為手指本身的質量並不夠大,所以您必須使用肌肉(也就是所謂的「用力」)去加速您的手指,才能讓它具有足夠的動能來推動琴鍵。一個簡單的國中物理課公式就可以說明這個問題:
Wiwi 不是物理專家,也許公式用得不是相當嚴謹,但基本上這個公式告訴我們的是,如果您只移動一小塊肉(只移動手指本身),質量 m 的數字就會變得很小,那麼您就需要用力收縮肌肉,來取得比較大的速度 v;反過來說,如果您移動很大一塊肉(至少整條前手臂),質量 m 的數字變大,那麼速度 v 不需要那麼大就足夠推動琴鍵了。
解決方式是,永遠不要讓您的手指孤立於手臂之外。在絕大部份的情況下,您的整條手臂都應該至少些微地跟著您的手指移動,去幫助或支撐手指推動琴鍵。我在以下的影片示範用 1 指和 2 指彈奏一個單音的情況,注意在錯誤的姿勢中,手指是如何被孤立的。
#2:過度彎曲手指
另一個關於彈鋼琴的傳統迷思是「手指要站好」。這句話雖然不能說是完全錯誤,但 Wiwi 覺得在盲目地遵從之前,您需要進一步了解「為什麼要站好」,以及「要怎麼站好」,才不會造成手更大的負擔。
把手指站好的最主要原因是「讓手自己支撐自己,所以我們不需要額外用力來防止手變形」。看下面的影片示範,如果我把手放得太平,琴鍵給我的反作用力會把我的手指從上方關節「翻開」,所以我必須額外出力去抵抗琴鍵的反作用力;另一個極端,如果我把手指完全垂直於琴鍵,琴鍵給我的反作用力會完全被我的骨頭頂住,所以我不需要做任何事,手就可以自動維持固定的形狀。
雖然好像以數學上來說,把手放到完全垂直是最容易傳遞力量的角度,但我們不可能把手放得這麼直來彈琴,所以我們需要一個折衷的角度來把手指「站好」。
錯誤的方式,是靠著「把手指勾起來」來站好。雖然這樣「看起來」是個好姿勢,但這樣子過度彎曲手指的動作,會造成手腕關節鎖死、不好活動,手腕不能活動的話,所有的負載就會又回到手指上面,然後產生剛剛 #1 的問題。
正確的做法,是把「手腕稍微往上提升、以及手臂稍微前推」來站好。這樣子不但我的手指可以有好的角度支撐自己,我的手腕也依然可以自由活動。
#3:同時把手指抬起來和彈下去
試試看您能不能做到以下三點:
1. 把你的頭向左轉。
2. 把你的頭向右轉。
3. 同時做 1 和 2 這兩個動作。
(如果你真的可以完成這三個動作,快拍下來放到 YouTube,你一定會紅)
我們的頭當然不能同時向左和向右轉。那是因為我們的身體有一條肌肉是負責用來把頭向左轉、有另一條是負責向右轉,而很顯然的這兩條肌肉不該被同時使用。如果您叫這兩條肌肉互相拔河,您就只會搞得大家都很累,然後頭還是卡在中間而已。基於同樣的道理,我們也不會想要同時把一隻手指抬起來和彈下去。
您可能會想,我怎麼可能會(笨到)叫我的手指同時抬起來和彈下去呢?事實上您可能一直都在這樣做,只是您沒有發覺而已。
我們的每一根手指並不是完全獨立的,當您嘗試抬起或彈下某一根手指時,它多少都會牽動到相鄰的手指。試試看把您的手放在桌上,然後嘗試抬起您的第 4 指,您應該會發現相鄰的第 3 和 5 指也會自然被牽動,這是完全正常的,您不需要、也不應該去抑制這樣的自然牽動。
如果您在抬起 4 指的同時,去抑制 3 和 5 指的自然牽動,由於「抑制 3 和 5 指」這個動作也會反過來牽動到 4 指,所以您就犯了「同時抬起和彈下手指」的大忌了。
我個人認為訓練「手指獨立性」是一個完全錯誤的觀念,因為人的手指本來就不獨立,而彈鋼琴根本也不需要您手指獨立(您需要的是好的移動路線和角度)。去過度強求手指的獨立性是一個違反人體工學、而且其實也不會對演奏有幫助的事情,所以大家請別再浪費時間,去練習像是《史密特預備練習》這樣的練習曲了。
#4:橫向扭手腕
這是個簡單的祕訣:當你彈到一個「1 指或 5 指在黑鍵的和弦」時,記得把整隻手移往內側,而不要用橫向扭曲手腕的方式來彈。我接下來在影片示範正確的和錯誤的彈法:
如果您一直以來都是這樣彈的,現在就把這個壞習慣戒掉,您可能會驚訝光是修改這個小動作,就可以讓您的彈奏輕鬆那麼多。
在我的經驗中,許多人會養成這個扭手腕的習慣,是因為他們潛意識裡覺得「白鍵就是要彈外面」,忘記了其實白鍵是一長條的,在某些情況,彈白鍵內側是完全沒問題、甚至是必需的。試試看用右手 1-3-5 指彈 Bb-D-F 這個和弦,如果您手指的落點是類似 a 圖,您的手腕應該會不太舒服,比較正確的落點應該要類似 b 圖。
扭曲或壓迫手腕是造成腕隧道症候群的主因,每一個鋼琴家都應該小心!
#5:V 型手腕
另一個扭曲手腕的方式,是把手腕壓到非常非常低,形成一個 V 字型的狀態。有些人發展成這樣彈,是因為他們以為這樣是在「放鬆」,因為我把手「放鬆」了,所以我的手腕才自然垂下來。但事實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您任憑手腕被地心引力吸下去,您就得用手指那一端把你的手臂「扳住」,造成手指更難活動。
另外,長久以來維持 V 字型手腕也是一個壓迫手腕神經的動作,不論是在彈鋼琴、打電腦或任何活動,都別固定維持這個姿勢。不過也要特別說明,在彈鋼琴時,手腕的高度其實是會不斷變化的,如果手腕只是「偶而」來到稍低的位置,然後就回復正常順暢的角度的話,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6:印表機式移動
當您的手需要在兩個地方之間快速來回移動的時候,因為害怕彈錯音的心理,大部份的人都會傾向一彈完就快速移動,很早就把手放到下一個位置上準備。在慢速的情況,這樣的彈法也許沒有顯而易見的問題,但隨著速度加快,這種有如「噴墨印表機」式的移動方法,不但會讓您的手很快就非常痠,實際上也沒有增加準確率。
假設您用我說的「印表機移動法」彈奏以上的譜例,您的手會經歷過以下的步驟:
1. 彈低音
2. 一彈完就以最快的速度移往高音區
3. 在高音區的琴鍵表面煞車
4. 等高音和弦的拍子到達
5. 突然出力,彈出高音和弦
6. 一彈完就以最快的速度移回低音區
7. 在低音區的琴鍵表面煞車
8. 等低音的拍子到達
9. 回到第 1 步驟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
1. 手先在空中,要彈低音的時候落地(所以您有地球引力幫您的忙)
2. 先知道離高音要出來還有多少時間,以很平均的速度和弧線路徑移往高音
3. 剛好在高音和弦該出來的時候才落地(所以您有地球引力幫您的忙)
4. 以很平均的速度和弧線路徑移回低音
5. 回到第 1 步驟
我接下來在影片示範錯誤的「印表機式彈法」,以及正確的彈法。
就像開車的時候急衝和急煞會比較耗油一樣,彈鋼琴的手部移動也是如此,在符合樂曲所需的速度下,尋求最慢的、恆定速度移動過程才是最省力的。
以上就是彈鋼琴時可以把手弄壞的(其中)六個方法,如果您有以上的壞習慣,今天就嘗試戒掉其中一個吧,您可能會驚訝,只是一點點小改變,就可以讓您的彈奏進步這麼多!
啾啾
我不覺得史密特預備練習是浪費時間欸,
這樣子好像說出這本書是多餘的,
但如果這本書是多餘的,
大家也就不會拿來練習了~
以前,
我雖然也是被老師逼著練習這個很痛苦又很無聊的東西~
但是我自己練習這一本書之後,
我發現我的手型不再亂翹,
姿勢好看,
也會控制每一根手指頭了,
“訓練「手指獨立性」是一個完全錯誤的觀念"讓我覺得不公平~
因為這句話的本意並非您說的那麼極端,
而是"希望可以控制",
不然彈鋼琴怎麼彈出一顆一顆的音色~
我想,
是只有極端的練習才會造成把手弄壞,
放輕鬆、愉快、和老師溝通,一定不會有問題~
是說~
我真的很贊同您說的「把手指勾起來」這件事情,
那樣看起來真的一點也不放鬆= ="
我最近也常常發現有一些小孩被教導成那樣彈琴!
真的,有正確觀念的老師好重要~
Wiwi
謝謝您的回應喔!
我想要表達的是,人的手指有天生的「不獨立性」,但老派的教學觀念是一直想要克服它而非擁抱它,史密特的練習曲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們不管怎麼練習,都沒有辦法使手臂內部控制手指的肌腱可以分離、各自獨立,我們應該要找的是健康的好彈法,讓我們的發出「音樂」聽起來是漂亮且各聲部獨立的,而不是埋首挑戰人體的極限。
Cream
我的钢琴老师也是这样告诉我的。说要顺应自然规律,手指本来就不具备独立性。
安安
嗯…我的老師也有出史密特的預備練習欸
所以…那本真的可以不要練?
那我老師出的意義何在?(我已經沒跟他學了)
(雖然他不是名師但也不至於誤人子弟吧…)
Wiwi
我只能說,每位老師對手指練習的看法不太一樣囉!
Kyin
這篇對我來說實在太實用了~
感覺很多迷思都解答了, 因為學琴其實沒有很長的時間, 跟過2,3位老師學習都沒有很仔細矯正姿勢的問題…
但還是有一個滿新手的問題想請問一下, 就是有關#6:印表機式移動的影片, 片中您正確的彈法手都"跳"的比較高, 但是我最常被我現在的老師矯正說我"跳"的太高, 指頭都是打或是敲在鍵上, 應該用平移就好, 想請問其實那一個才是比較正確啊~?
Wiwi
我的意見是別太貼近琴鍵平移,理由是平移的話,您會需要在目標處先煞停,然後再向下出力,動作會不如直接從空中落下來得順暢。
當然也不要矯枉過正,變成把手拿太高,那樣也不好。
孟慈
官老師您好:
我看了您的網誌,獲益良多,想要就這樣改掉我非常頭痛的問題,
有些問題請教,是真的非常需要您的幫忙.
關於第一個手指的問題,
我自己是一個初學小朋友的鋼琴老師
我遇到的問題就是學生彈琴時手上下晃個不停.
所以我對第一個影片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因為如果根據第一個用全部手臂來彈鋼琴的理論,照理說,手會上下晃個不停,
這才是會被要求上面要放錢幣或橡皮擦的原因,
為了預防手不上下晃.
而我的疑問就是,
我們看很多鋼琴家彈琴,幾乎彈快的音階時,
手腕是完全不動,完完全全就只有手指動,
就是根本不會上下晃.
這就讓我為難了,
因為我看了決大部分的小孩,彈琴時手腕都上下晃個不停,
我想要要求她們像鋼琴家一樣,
手都不會上下動,
可是如果照影片理論.我就疑惑了…
除此之外,關於手站好的影片,
如果不硬要她們把"手勾起來"站好的話,
很多小孩是用 “折手指"的方式彈琴
(折手指這個不知道要怎麼跟您說明…就是手指的第一關節會往身體的方向內凹)
這個也讓我傷透腦筋….
Wiwi
謝謝回應!
我完全理解您對第一個影片的疑問,我在影片裡示範的是單音,單音的情況的確是可以 100% 不動手指、全靠手臂運動彈的。在彈連續的音的時候,您會需要動手指來改變手的形狀,但我會說絕大部份的動能還是由手臂下放來產生,而非手指關節的下彎。
您說的「上下晃」的問題,應該是指我在影片中每彈一個音,手腕就會稍微往下落一點點的動作。我會說這個動作在慢速到中等速度的音都是適用的,也就是說我們真的可以用「一個波動彈一個音」,大約一直到 120 BPM 的十六分音符都還可以(其實這已經滿快的了),只是在速度比較快的時候,手腕的波動會變得非常小,旁人看起來就好像是只有動手指一樣,但就彈奏者的自覺而言,我們真的沒有用力動手指的感覺。在快速下,看似相同的兩種動作,內部其實是差很多的。
如果速度再更快的話,我就不會用「一波一音」的彈法,而是改走其他的路線來彈奏。
我沒想到這篇文章會有這麼大的迴響耶,果然許多人對鋼琴姿勢都還有很多問題,看來我這篇可能要寫續集囉!
Wiwi
折手指的問題的話,你只要跟小朋友講「手指伸直」(而不是「手指勾起來」)就好囉!試試看,超有用!
Wiwi
再補充一點,我在第一點並沒有說要變成「只」用手臂運動來彈琴喔,正確的動作一定是手指和手臂相互配合的。
Wiwi
鋼琴上的動作和用力,在不同的音、不同的順序、不同的輕重,都是不太相同的,但最重要的都是要「自然」和「輕鬆」。所有的動作都需要每一個部分相互的協調,所以把所有彈奏方法簡化成「用手指/用手臂?」或「要晃/不要晃?」的二分法討論可能都是不太恰當的,我們需要 case by case 來說明每一種情況應該怎麼做。
蘋果
說到史密特, 我也好奇了您對練習曲教材的看法~或
許可以寫一篇喔
因為我也不是很贊同將四隻手指頭銬住後 只奮力的動剩下一指的練法 感覺好傷阿! (雖然說以前就曾被老師
這樣指派練上來過…. 不是很蘇胡!!
期待下一篇~
Wink
你好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跟從czerny書中所寫的速度指示和其建議動作的練習,
簡單而言,
1拍184 對4個音,
C d e f
G f e d
本來就很難跟上,
但沒有手指獨立性更加無可能,
我不是質疑,只是好奇,
你所謂不提倡獨立性的手指運動是否有更準確的說明,
我練習蕭邦的練習曲作品10號裡頭的,
除慢的,
其他理論上沒半首跟到他的要求,
舉例第四首要176〜184 1拍
我在想不單獨發力加快,
而用相對大組的肌肉去彈,的確是舒服一點,
而言更追不上其速度,
每次用大組肌肉彈,就會整體上大組肌肉增加了氣力上的負擔。
有望解答。
Wiwi
謝謝回應喔!
同樣地,我需要再次強調我說的「用手臂幫忙」,並不是「完全不要動手指」的意思,完全不動手指的情況大概只有在「慢速單音」和「和弦」的時候。在一般彈奏的時候,我們當然要動手指,只是我們不想要「只」動手指,您的手臂和身體都應該做「相對應的動作」,去幫忙支撐手指把音彈下去。
至於手臂的「相對應的動作」到底是什麼動作呢?這個就要拿每一個例子來 case by case 討論了,但我打算整理一些些,下次寫篇文跟大家分享。
關於手指獨立性的問題,我的觀點是「我們不該去抑制手指天然的『不獨立性』」。我們應該做的是,去了解我們的手指如何不獨立,在不違反人體工學的健康原則下,有沒有完成音樂上需求的可能,而文章中提到的「不要同時抬和彈手指」,就是其中的一個做法。譬如說您要彈 3-4 指的震音,許多人在彈 3 指的時候會抬 4 指、在彈 4 指的時候又抬 3 指,這樣的動作就會造成 3-4 指間的拉扯,正確的方式是你「就彈 3 指、然後彈 4 指」,不要做抬起的動作就好了。
Palatis
您好!
先說我不是鋼琴家,小時候大概有 ADHD,練琴都坐不住,所以現在鋼琴只是彈好玩的。
我覺得所謂「手指的獨立性」不是指「每隻手指分開上翹或按下」而是應該解釋成「每隻手指獨立施力」的方法。
例如我們要彈 C E G 和弦,是整隻手下壓(用手腕跟手臂的力量),但是用力的只有拇指、中指、小指三隻指頭,食指跟無名指是放鬆的。
所有指腹都會接觸琴鍵,但是用力的只有你要彈奏琴鍵的指頭。
至於手指,要練的是「換位置」還有「切換要不要施力」的速度。
例如類似 Mozart KV545 第 5 ~ 10 小節那種,手指要有足夠的速度移動到定位,但是彈奏不是靠指力按下(Come on, Baby! 手勢),而是靠手腕旋轉(開門把)的力量。
關於扭手腕這種事……
有時候彈大和弦(例如 8 度或 10 度)的時候真的無法避免……
可能我手小… 先天不良,就像讓納豆打籃球?
Wink
實在是一個想要取的平衡
期待你下篇〜
michelle
謝謝分享!真的很棒,這是正確的理論!
KH
我有兩個問題想要請教:
1.手指獨立性練習是必要的練習
我同意您說的光靠手指本身有時是無法產生我們所需要足夠的力道的。但這種練習不只是用來加強音量而已。
(1)下鍵的速度
這或許也能使用您所說的公式來解釋Ek=1/2mv^2
當你的手指本身有更多的力量,相對的手指的下鍵速度也會加快,可以以更快的速度彈奏音群。(而當下鍵速度快時音量自然也會大一些)
(2)音色
手指是演奏家與鋼琴直接接觸的接點,他需要將來自手臂與身體的力量傳遞到琴鍵上。常常見到的情況是手指因為承受不住力道而塌陷,造成力道傳遞不完全,音色的不夠集中。
至於為什麼說手指獨立性練習是必要的練習,是因為小肌肉(手指)相對大肌肉(手臂)而言是比較不容易感覺和訓練的。因此分開來練習有助於去感覺肌肉的運動。當然即使是正常情況下的彈奏,手指的力道也會隨著時間而增強,但是效果相對來說十分緩慢。針對單一部位做特定的練習,效果會來的更加顯著。
當然鍛鍊肌肉本身就是一個消耗然後再生的過程,如何在練習量與肌肉的負荷量中間找到平衡點,需要老師的引導與演奏者對自己身體的覺察。
(2)印表機式移動
我認為手快速的移動在音色和音量的考量上有他的必要性。如果以您所說的第二種方法彈奏,基本上所產生的音色和音量是一致的,但是在實際演奏時這種情況並不常見。通常會需要某一個部分較大聲而另一個部分較小聲,而若是直接落下勢必小聲的部分會變得太大聲,音色相同感覺也變得有些呆板。此外,在手快速移動到定點後也可以做適度的放鬆,就不會造成過度的緊繃。
謝謝
黃筠鑒
我個人極其同意這篇回應。
我是鋼琴主修的學生。
爲了訓練增強手指本身的力量,抬指再彈下去的練習是必需的。把手指、手腕、手臂、肩、腰到腳分成六部分的施力練習,配合樂句跟著呼吸,練習用力然後放鬆,再加快速度。
抬指就是末梢出力訓練指力的好方法,只是必需彈完然後放鬆,再彈下個音。影片中,手型放鬆也不至於塌陷,也是ㄧ直以來音樂班要求指力的訓練形成的。但對於初學者,訓練指力是必經的過程,否則如何彈出短小精簡的音色?
kuanyui
這篇除了第三點以外我是沒有遇到,最想問的是史密特練習或哈農這種手指運動的必要性(不過我練的不是史密特,是李斯特的三冊技巧練習S.146,上面譜例看來蠻像S.146第一部的)
我是那種毫無天份也沒考過任何認證但只是有興趣而練的人(小學學了五年停頓一段時間後又自學到現在,剛好十年)。之前有陣子練過蕭邦敘事一,結果發現很多瓶頸怎麼跨都跨不過去,像是快速音群我真的毫無辦法。後來有次偶然拿哈農起來1~20彈過一遍再去練敘事,一試之下驚為天人,好像吃了禁藥一樣瓶頸立刻打通許多,從此只要有空就會拿哈農來順一順(不過我沒有每天練哈農啦,沒那麼多時間)。
後來在ptt鋼琴版還是古典音樂版還是音樂學子版(我忘記哪個版了,總之肯定在上面看到的),有人教他的鋼琴學生去練李斯特的手指練習S146,「他們都說練得超爽的啊」什麼的,於是也去找來試試看。他的第一部前半段長得就跟您貼的譜例很像,不過我目前也只練過了第一部,因為這個真的…還蠻枯燥又長。不過效果也蠻驚人的,現在我可以把以前彈起來糊糊的快速音群變得清楚很多,音色也變得更好控制,漏音也少了。
我現在終極目標是把Alkan的一些很喜歡的曲子練起來(大奏鳴曲mvt2跟op39 no10之類的),只是很多快速音群光看譜就大概能知道不靠李斯特或哈農要硬練的話絕對沒辦法,所以也都還沒開始練。如果不用這種練習曲那…還能怎麼練啊orz想知道如果要訓練這種技巧,您會推薦什麼方法? 謝謝!
Msk
您好,看完您的文章我想請教
我練琴的時候沒有這些問題,可是有時候練曲子彈到一半左手手腕會痠,是有什麼需要改善的問題才能呢?
還有我想說是不是在練習的時候,左手手腕有時候會有點網內側彎曲 可是調整姿勢之後還有相同問題
Wiwi
我沒有親自看到您彈,所以沒有辦法幫您診斷。但是手腕痠很有可能是像你說的「凹到」,或者是手指撐太開有時候也會這樣,本文所提到的幾乎每一點也都可能導致手腕痠。
treeman
實在太感謝你的網誌了!
因為最近開始當鋼琴老師(主要教小朋友們), 也會怕教壞他們… 有關於第一個硬幣練習法, 其實我小時候也有用過一段時間(雖然我已經忘了, 都是媽媽告訴我的…) 現在我也有讓手腕晃得特別厲害的小朋友們嘗試一下, 他們的姿勢的確改正了, 請問依大大你的意見, 我只有在他們手腕晃得特別厲害的時候才放硬幣(其實我是放橡皮擦…)的方法會否也對小朋友不好呢?
Wiwi
我是覺得因為小朋友的手重量很輕,所以跟大人比起來,是需要晃比較大的。
但如果是晃太厲害的話,可以教他們把「整隻手」一起放下去,如同我在 #1 影片裡示範的那樣。
不過沒有現場看的話很難說拉,也有可能是別的問題。
Jessie
我學鋼琴學了好久了,老師一直說我彈出來的音很浮,不夠實.懂鋼琴的朋友就說我手指不夠彎.其實是不是我發力有問題?彈琴的時候手腕會不會用力?
謝謝
chen an lin
真ㄉ很謝謝你,我想先習慣這ㄍ方式,但是日本那種動很快的手指頭也要每彈一ㄍ音手掌+手臂就要整ㄍ都動ㄇ? 還有演奏時我很容易緊張,尤其是彈奏初音ㄉ千本櫻中間時,手都會沒力,學校音樂老師都說我太緊張,請問有改善ㄉ方式ㄇ? 謝謝你ㄉ教學,讓我學到很多^^
pharmacist
我是業餘學電子琴的,以前也出現過文中所提第四種方式,但後來不知為何自己就改過來了。我想問一下,這些建議對電子琴(有力度回應,無配重)也同樣適用嗎?畢竟鋼琴和電子琴的手感相差很多。另外,之前在練得一首曲子裏有一段快速的跳音,p,應該怎樣平衡手的各部分力量呢?謝謝!
veld
您好,您怎么看高抬指练习呢?
今天约了一个老师,说我手指没有力量,弹奏时浮在表面没有按到底。布置用慢的高抬指练习哈农。我知道这是传统方法里的一种,一方面心存疑虑是否科学。一方面又觉得确实有用,比如弹双三度连音的时候我想不到除了练高抬指还有什么方式可以弹清楚。
小慈
你好,我本身也在學琴,但我不知ㄕ為什麼道手指頭會往內凹下??
路人甲
關於有些手指獨立性的疑問我知道很多人以前就是這樣學過來的,也沒問題,但是我要幫 Wiwi 補充一下就是現在已經 21 世紀,如果有比較科學的方法,就不要再土法煉鋼了。
對音樂的要求來說,所謂的手指獨立性指的是你能夠精確的控制每一個音,最直覺的想法當然是如果每個手指都可以自由的獨立移動就可以達成這個要求。
史密特這種訓練模式就是覺得人定勝天,所以用四指不動一指動的方式不斷的拉筋和重量訓練的方式增加手指的移動幅度和力量。
但是進入現代發現有解剖學這種東西之後,發現手指本來就不是獨立的,所以我們對手指獨立性的看法應該要有所改變。
以國外比較新的書籍來說,都會告訴你手指不是獨立的,而是你先擁抱手指本來就不獨立這個事實後,運用科學的方式去分析怎樣才是有效率且最靈活的彈奏方式。
甚至他會提出史密特拉筋或重量訓練式的練習是對手指有害的。
因為對彈奏來說最重要的是手指敏感度而不是力量。因為使用錯誤的練習,久了重覆不正確的肌肉運用,一開始會覺得痠,後來覺得不痠這個症況就是你神經已經被你磨損到不敏感的證據,而有些人甚至因為不曉得極限在哪最後減損自己的手腕壽命得到 RSI 之類的疾病。
一乃氏
这篇文章很赞!(请原谅我不是用正体),有个小小的问题就是E=mc^2其实应该是用动量守恒公式m1·v1=P=m2·v2,手臂肌肉用的多,那么质量就更大,这样反映在琴键上的效律就是琴键下落的速度更大
小玖
謝謝Wiwi老師的這篇文章,受益匪淺!
請問我可以轉載這篇文章到一個鋼琴論壇(http://tieba.baidu.com/f?fr=ala0&kw=%B8%D6%C7%D9)去嗎?我會注明原網址的~
另外因為論壇用戶多數身在大陸,請問我可以把youtube的視頻搬運上傳到優酷/土豆之類的網站方便他們觀看嗎?
Wiwi
OK阿沒問題!
小玖
謝謝老師 ^w^
Jason
您好!我是一位中国大陆的两个孩子的父亲,现在很想让孩子学钢琴,在搜索钢琴网站时看到了您的网站,感觉网站非常非常的棒!只可惜由于在中国大陆Youtube网站是被屏蔽无法访问的,所以无法看到网站上任何的视频(影片),要是能把视频(影片)多发一份到我们能访问的 youku.com 网站上就好了。
林采縈
想請問練琴有沒有比較建議的修甲方式?因為之前有看到有人描述,玩不同樂器有不太一樣的修甲方式,想知道鋼琴的話怎麼修甲比較好?
Wiwi
我自己的方式是「能剪到多短就剪到多短」,把白色的地方全部剪掉吧!這樣指尖可用面積會變大,很好彈喔!
yogurtsea
最近在練徹爾尼三十首,遇到一些問題,又回來看這篇文章。
謝謝Wiwi老師的分享~
希望能有下一篇續集
書翰
官老師不好意思 想請教一下
我因為彈奏姿勢不良的關係 導致小指跟無名指這兩指 中間那塊連結的肌肉受傷 官老師您或是您的學生有我這樣的受傷經驗嗎?? 目前不知道是要看中醫還是西醫 官老師是否有推薦的醫生呢??
Wiwi
我會說先去看西醫吧,我沒有那個部位受傷的經驗。
路得
您好!官老師,我剛自學鋼琴,沒有鋼琴基礎以及手指訓練。您這篇文章是我學鋼琴的開始⋯⋯但我遇到瓶頸,我自學巴哈Menuet in G BWV Anhang 115 這首曲子,也許我練的太勤了,在我彈琴時,我的右手手腕上的那凸出來的小骨頭和側面肌肉非常酸痛,這是不正確的情形嗎?
不知名鋼琴老師
“大家請別再浪費時間,去練習像是《史密特預備練習》這樣的練習曲了。"
您好,
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也有網路言論自由,
不過您這樣寫的確影響到一些學生、家長對使用這本教材的老師產生質疑。
我的確也認同這本教材裡面有些太over的練習,像是您列舉的圖例,
但同一本教本有不同的練習方式及選擇練習的片段,
我會使用這本教材最主因是每首都很短,學生在看到這麼枯燥的練習時不會產生太大的負擔(比起皮史納/哈農…),
希望學生還是要練習基本兩手/手指的協調跟掌控,
在這本教本中還是有"堪用"的地方。
您公然否定這本教教材,
當家長搜尋這本教材的名稱時也會跳出您這篇文章,
之後就質疑老師有問題/浪費時間,這讓人覺得有些挫折跟困擾,
教的久的學生還好,但畢竟彈這本的學生都還不是學很久的,學生跟家長也還不是很了解。
學弟我認識您,鋼琴我也是從小彈到大,
彈出國再彈回來,應該不至於到對鋼琴、練習沒概念,
沒有要筆戰,只是覺得公眾人物是不是應該看優點、可取的地方,
而不是一竿子打翻整船,直接否定說是浪費時間?
Wiwi
嗨,我的網站其實說的就是我自己的意見呀!反過來說,如果我很推崇某某教材,那麼覺得某某教材不好用的老師或家長們,也許也會對我覺得有質疑不是嗎?
我知道像是《史密特預備練習》這樣的練習曲,有人在用,也有人覺得有用,只是我個人很不喜歡而已。我剛剛還真的 Google 了一下「史密特預備練習」,第一篇就是我這篇文章,但後面也有幾篇是推崇它的呀!那我是否也要同樣地擔心,家長看了別篇之後,會覺得我的教法是有問題的呢?
我覺得真的有興趣想要了解它的人,應該要懂得去看各家說法之後,再去做自己的判斷。網路最可貴的地方就是每個人都可以說自己的意見,如果我(或您)處處要擔心自己的意見因為跟某某公眾人物(事實上我不覺得我是公眾人物拉)不一樣會受到質疑,而對於任何事情都不敢有意見的話,那每個人怎麼會有自己的特色呢?
我只是想說,這個網站裡的東西,就是我的個人意見而已,您如果真的很擔心《史密特預備練習》的名聲被破壞的話,也可以寫一篇部落格文說您的想法呀!它也會同時被 Google 到的,讓網路上充滿著對同一件事情不同角度的看法很好喔!
不知名鋼琴老師
補充: 您的網站跟文章讓我受益良多,真的很多好文章,感謝您的分享跟專業! 但也因此才更覺得公眾文章真的很有影響力,全盤是需要的。
B
受益良多!謝謝老師分享
小熊
你好Wiwi,非常感谢你的分享与建议。针对你的第六条建议,我就是那种快去移动然后刹车然后弹下去的类型手非常累,我试了下如果不刹车直接落下,会很容易弹错音,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好呢?
Karin
我有一個8歲的小朋友學琴二年,但手腕一直都是呈現您說的V型手腕,把她的手腕稍為提起她就說沒力氣弾琴,我們為此苦惱不已,有人說在手掌心凹用絲襪包一個乒乓球挷著彈琴,也有人推薦市面上賣的一種鋼琴手型矯正器,這些對於V型手腕的矯正真的有用嗎?
Wiwi
我沒有用過你說的那個東西,但我猜它應該沒什麼用~ XD